当前位置:主页>国学>集部>

《楚辞·国殇》原文/译文/赏析

来源:zhuakuai.com  作者:屈原  时间:2016-12-22  

  简介:国殇,诗歌名,是中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作品《九歌》中的一首,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1),车错毂(gǔ)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5),左骖(cān)殪(yì)兮右刃伤(6)。

  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7),援玉枹(páo)兮击鸣鼓(8)。

  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一说“子魂魄兮为鬼雄”)!

  注释

  (1)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著名)。操:持。戈:武器名。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 毂:(gǔ)车轮贯轴处。车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战车交错。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jīng)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涌上来。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流矢在双方的阵地上纷纷坠落,战士们奋勇争先。矢:箭。

  (5)凌:侵犯。躐(liè,音“列”):践踏。行(háng):队伍的行列。

  (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殪(yì义):倒地而死。右:指右骖。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车轮陷入泥中,驾车的四马被绊住了。霾(mái,埋)。通“埋”,只两轮陷入泥中。絷(zhí,直);绊住。

  (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玉枹:用玉装饰的鼓槌。

  (9)天时:天意。怼(duì):怨怒。威灵怒:神明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通“迢”。

  (13)挟 (xié);携,拿。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

  (14)首身离:头和身体分离,指战死。惩:止。

  (15) 诚:果然是,诚然。武,力量强大。

  (16)终:始终。

  (17)神以灵:指死者的英灵不泯,精神不死。以,连词,而

  (18)子魂魄毅兮为鬼雄:牺牲将士的魂魄都是鬼中雄杰。子:指殇者。鬼雄:鬼中雄杰。

  通假字

  被 通“披” 霾 通“埋” 反 通“返”

  译文

  手持锋利的武器啊身披坚韧的铠甲,战车相撞,兵器相击。

  战旗遮蔽了太阳啊敌人密集似乌云,流矢纷落,士卒争先。

  侵犯我方的阵地啊践踏我们的军列,左右战马,或死或伤。

  车轮陷入尘土中啊连马脚也被绊住,拿起鼓槌,敲响战鼓。

  这战争的激烈啊,

  使那苍天都感到怨恨,使那神明都感到震怒,壮烈地被杀尽后尸身被抛弃在原野之上,

  出征时就抱着必死的决心,准备好了去不复返,平原渺茫啊,路途多么遥远,

  携带着各种兵器,即使身首分离,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确实是既勇敢又有力量啊,始终都刚直强悍而不可欺凌,哪怕身体已经死去啊,这精神将永不消亡。

  你们的魂魄即使在那九泉之下啊,也依然是鬼中的雄杰。

大家都在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

古文典籍 187 阅读

《荀子》名言

《荀子》名言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

国学赏析 1754 阅读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

古文典籍 370 阅读

陋室铭

陋室铭

简介: 本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古文典籍 269 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译文/赏析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经部 2415 阅读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大的部分,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5篇。《汉书艺文志》载此书时作...

古文典籍 275 阅读

儒家十三经之《周礼》简介

儒家十三经之《周礼》简介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

古文典籍 136 阅读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

简介: 本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孟冬赤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山水特征,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 〔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

古文典籍 140 阅读

楚辞内容简介

楚辞内容简介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

古文典籍 249 阅读

《大学》简介

《大学》简介

《大学》概述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

古文典籍 155 阅读

《论语》简介

《论语》简介

《论语》 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

古文典籍 203 阅读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

古文典籍 152 阅读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

古文典籍 247 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原文/译文/赏析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劐,为纟希为纟谷,服之无肄。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①葛...

经部 366 阅读

《中庸》简介

《中庸》简介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

古文典籍 35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