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国学>子部>

《伤寒论·卷一·平脉法》原文/译文/评析(6)

来源:zhuakuai.com  作者:张仲景  时间:2017-01-05  

  【原文】

  趺阳脉紧而浮,浮为气,紧为寒,浮为腹满,紧为绞痛,浮紧相搏,肠鸣而转,转即气动,膈气乃下。少阴脉不出,其阴肿大而虚也。

  【译文】

  趺阳脉浮而紧,浮为气虚,紧为寒甚,气虚则腹部胀满,寒甚则腹中绞痛。气虚寒甚相合,则出现肠鸣,腹中气机转动,气机一转动则胸膈壅滞之气得以下行。若少阴脉不现的,是虚寒之气结于下焦,可致外阴部肿大且疼痛。

  【评析】

  本条论脾胃虚寒脉症与少阴虚寒脉症的关系。

  趺阳以候脾胃,少阴以候肾气,脾胃虚寒,所以肠鸣腹满而痛。若太溪部少阴脉不出,则肾气亦虚,虚寒之气积于下焦,寒水下趋阴部,则阴部肿大而虚浮。
 

  【原文】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荣卫不能相将,三焦无所仰①,身体痹不仁②。荣气不足,则烦疼口难言;卫气虚者,则恶寒数欠。三焦不归其部,上焦不归者,噫而酢吞③;中焦不归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归者,则遗溲。

  【注释】

  ①三焦无所仰:仰,恃也,是说三焦失去依靠。

  ②不仁:失去感觉,不知痛痒。

  ③噫而酢吞:“酢”古与“醋”通用,即噫气而醋心吞酸。

  【译文】

  寸口的脉微而且涩,微是卫气衰而不行,涩是荣气弱而不及,荣卫不能相互资助,三焦失去依靠,身体麻痹,不知痛痒。荣气不足,则身体烦疼,口难言语;卫气虚弱,则洒淅恶寒,频频呵欠。三焦不能各司其职,上焦失职,噫气而吞酸;中焦失职,不能消谷,不要进食;下焦失职,则二便失禁。

  【评析】

  本条讲由于荣卫不能相助,以致三焦失职的病症。

  营卫虚衰,不仅卫外不固,而为洒淅恶寒呵欠,营血不足,而为肢体麻痹不仁或烦疼难言。即上、中、下三焦,亦会受到影响而不能善其职事。上焦主受纳,中焦主熟腐,下焦主分泌清浊;三焦失职,就会出现噫气吞酸、消化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
 

  【原文】

  趺阳脉沉而数,沉为实,数消谷,紧者病难治。

  【译文】

  趺阳脉沉而数,沉主邪实于里,数主热,热能消化水谷,较易治疗。若脉不沉数而沉紧,为里寒甚,属难治之候。

  【评析】

  本条从脾胃的实热或虚寒,推断治疗的难易。趺阳脉沉而数,乃脾胃实热之症,所以能够消谷引食。若趺阳脉不是沉数而是沉紧,紧为寒邪之甚,脾胃阳气必遭伤残,邪实正伤,故为难治。
 

  【原文】

  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衰,涩者荣气不足,卫气衰,面色黄,荣气不足,面色青。荣为根,卫为叶,荣卫俱微,则根叶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译文】

  寸口脉微而且涩,微是卫气衰弱,涩是荣血不足;卫气衰弱,则面色萎黄,荣血不足,则面部色青。荣好比根本,卫好比枝叶,今荣卫俱衰微,则无论根本枝叶皆已枯萎,因而有形寒栗,咳嗽气逆,痰唾腥臭和吐涎沫的症状。

  【评析】

  本条讨论荣卫衰微的脉症。

  卫为气,荣为血,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血不足,所以面色青黄。《内经》云:“子能令母虚。”脾土为肺金之母,肺主气,肺气虚则脾气亦虚,脾色见于面部而黄;肝木为心火之母,心主血,心血虚则肝血亦虚,肝色见于面部而青。心荣肺卫俱虚,所以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
 

  【原文】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虚,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①。浮芤相搏,宗气②微衰,四属③断绝。

  【注释】

  ①肌肉甲错:皮肤干燥皲裂如鳞状,摸之碍手而不润泽。

  ②宗气:水谷之气,外达四肢,上聚于胸,名叫宗气。

  ③四属:四肢,也有认为是皮、肉、脂、髓。

  【译文】

  趺阳脉浮而芤,浮主卫气虚,芤主营气伤,营卫之气衰微,不能充养形体,故皮肤粗糙、身体消瘦,皮肤干燥甚至成鳞甲之状。

  【评析】

  本条讲宗气微衰、四属断绝的脉症。

  荣卫本水谷之精气所化,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趺阳脉浮而且芤,表明荣卫的化源已虚,卫气不充则身体消瘦,荣气不充则肌肤甲错;荣卫既虚,则外达四肢,上聚于胸的宗气衰微,四肢百骸皆失所养,而四属断绝了。
 

  【原文】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气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译文】

  寸口脉微而且缓,微是卫气不能固护,则腠理空虚;缓是胃气有余,胃气有余则饮食消化如常。食物得胃气的消化,才有脉道的运行,津液输送到经脉,才有荣血的形成。荣盛不与卫和,则卫虚不固,所以其肤必疏,三焦丧失掉正常功能,就会发生下血如崩。

  【评析】

  本条讲荣盛卫疏,三焦失常,可发生血崩。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相互依附,保持动态平衡。假如荣盛卫虚,则气弱不能摄血,可能发生血崩。
 

  【原文】

  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

  【译文】

  趺阳脉微而紧,紧为里寒,微为气虚。微紧相合,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故出现短气。

  【评析】

  本条说明里气虚寒,可致短气。

  趺阳脉微而紧,指轻按微而无力,重按紧而有力,由于气虚,故浮微,里寒故沉紧,趺阳脉候脾胃,脾胃既虚且寒,则土不能生金,而肺金失养,肺气虚而不利,因而短气。这里的脉微而紧,与“太阳病篇”抵当汤症的“脉微而沉”相近,不应理解为微紧,微与紧不可能同时出现,所以,许多注家微与紧并提,是不符实际的。

大家都在看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

古文典籍 247 阅读

儒家十三经之《周礼》简介

儒家十三经之《周礼》简介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

古文典籍 136 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原文/译文/赏析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劐,为纟希为纟谷,服之无肄。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①葛...

经部 366 阅读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

古文典籍 152 阅读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大的部分,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5篇。《汉书艺文志》载此书时作...

古文典籍 275 阅读

陋室铭

陋室铭

简介: 本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古文典籍 269 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译文/赏析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经部 2415 阅读

《论语》简介

《论语》简介

《论语》 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

古文典籍 203 阅读

《大学》简介

《大学》简介

《大学》概述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

古文典籍 155 阅读

《荀子》名言

《荀子》名言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

国学赏析 1754 阅读

《中庸》简介

《中庸》简介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

古文典籍 357 阅读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

简介: 本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孟冬赤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山水特征,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 〔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

古文典籍 140 阅读

楚辞内容简介

楚辞内容简介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

古文典籍 249 阅读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

古文典籍 187 阅读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

古文典籍 37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