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3年百家姓排名,谢姓的人口已达到1000余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7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湖南三省,大约占谢姓总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广西、台湾七省区,又集中了37%的谢姓人口。因此谢姓名人在历史上也是有很多,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简单梳理一下。
古代名人
谢夷吾(25-89),字尧卿,东汉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少为郡吏,学风角占侯之术。太守第五伦擢其为郡督邮。后举孝廉,出任寿张县令,后任荆州刺史。
谢 缵:魏朝时典农中郎将。陈国阳夏人(今河南省太康)迁居会稽山阴,生子衡,官为国子监祭酒,寓居于始宁之东山(会稽在隋朝有建郡治),谢缵实为会稽东山一脉之始祖,其后人遂有会稽郡之称。
谢 鲲:晋代谢万的伯父,是个放浪任性的人。有一次他要调戏邻居家的姑娘,姑娘正在织布,看他要非礼,就将手中的梭子击向谢鲲,结果把他的门牙给打断了。谢鲲也没当回事,出来后得意洋洋地说:“犹不废我啸歌!”
谢安: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人,东晋宰相、太傅,他与弟弟谢石和侄子谢玄通力合作,将号称拥有百万之众的苻坚大败于淝水,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谢 万:字万石,谢安的弟弟。他的器度不如谢安,却也很有才气,而且擅长自我炫耀,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仕途通达。升平二年(358年),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便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然而他并不是统兵作战的材料,在升平三年十月受命北征时,仍然是一副名士派头,只顾吟啸歌咏自鸣清高,不知抚绥部众。谢安对弟弟的做法非常忧虑,劝戒说:“你身为元帅,理应经常交接诸将,以取悦部众之心。像你这样傲诞,怎么能够成事呢?”谢万于是召集诸将,想抚慰一番。不料这位平时滔滔不绝的清谈家竟连一句抚慰的话都讲不出,憋了半天,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劲卒。”如此凌辱轻慢,不仅不能抚慰将领,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无奈,只得代替谢万,对队帅以下的将领一个个地亲自拜访,尽力加以抚慰,拜托他们尽力协助谢万。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谢万率军增援洛阳,还未与敌军交战,手下士卒就惊扰奔溃。谢万单骑狼狈逃还,军士们本来要杀了他,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动手。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罢免为庶人。
谢 玄:字幼度(343-388),谢安兄谢奕之子。自幼为安所器重,及长,有经国才略。初为征西将军桓豁司马,领南郡相。时前秦苻坚强盛,数犯边境,朝廷求文武良将,安以玄应诏,拜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召募徐、兖二州丁壮,组织“北府兵”。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年),坚将彭超、句难进犯,玄击破之,进号冠军,加领徐州刺史。太元八年(383年),苻坚大举南下,兵临淝水,诏以玄为前锋,与其叔父石、从弟琰、中郎将桓伊等拒之。玄先遣刘牢之袭击洛涧,首战告捷。继以精锐8万败秦师数十万于淝水之上。秦将苻融马倒被杀,坚中流矢,秦兵自相藉踏,死于水者不可胜计,淝水为之不流。进号前将军。安以苻坚丧败,上疏请乘机北伐,以玄为前锋都督。兖、青、司、豫四州皆平,以功加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7州军事,封康乐县公。太元十一年(386年),丁零翟辽袭据黎阳,泰山太守张愿举郡叛,河北骚动。玄自以处分失当,上表求解职,又以疾辞,皆不允。转授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玄舆疾至郡,太元十三年(388年)卒,年四十六岁。谥献武。《晋书》有传。
谢 尚:字仁祖,豫章太守谢鲲子,东晋太傅谢安从兄,陈郡阳夏人,东晋名臣,曾从后赵国夺得玉玺,政绩卓著。少有令名,八岁即被名士视为“一座之颜回”。又为王导所重,比之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时人谓谢尚为“小安丰”(安丰为王戎字)。初为黄门侍郎,后辍清贵职而转为建武将军、历阳太守、江夏相出镇一方。北伐时进号安西将军,但因不能安抚降将张遇而败,回朝降职为建威将军。此战谢尚虽败,却于其后自冉智处得到东晋皇朝丢失已久的玉玺,从而结束了东晋皇帝被称为“白板天子”的局面。继而破北将杨平,拜尚书仆射,都督江西淮南诸军事,自请留朝。后又进号为镇西将军,出镇寿阳。以病辞洛阳不镇,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进封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诏未至而病笃卒于历阳。追赠卫将军,散骑常侍并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简。另外他在音乐和舞蹈上也颇有建树。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琰(352—400年),字瑗度,陈郡阳夏人。东晋后期重要将领,太保谢安次子、车骑将军谢玄从弟。初拜著作郎,之后累任秘书丞、散骑常侍等职。
谢 衡:西晋末年,战乱频繁,申伯的三十六世孙谢衡率谢氏从中原迁居于浙江省会稽郡东山,为东山派始祖。
谢 眺:陈郡阳夏人,南朝齐国诗人,其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善于熔裁,时出警句,风格清俊,颇为李白所推许,为永明体作家中成就最高诗人。
谢 赫:南齐著名画家,著有《古画品录》,提出了中国绘画史上“六法”,成为后世画家、评论家、鉴赏家所遵循的法则。
谢 翱:字皋羽,一字皋父,长溪(今属福建省福安)人,后徙居浦城(今属福建)。南宋爱国主义诗人和散文家,性耿介,有大节。文天祥在福建聚兵抗元,他率乡兵百人归附,任咨议参军。宋亡不仕,漫游江海以终。谢翱诗文在宋末卓然成家,诗辞采浓烈,沉郁奇特,文则长于记叙,风格近柳宗元,为纪念文天祥所作诗文尤为沉痛感人。著有《唏发集》、《天地间集》等。
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大臣,文学家。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谢弘微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以《月赋》闻名。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
谢 迁:浙江省余姚人,明朝贤相,三朝元老。成化十一年中状元,授修撰职。明孝宗时,以少詹事入内阁,参预机务,随即加任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辅政时天下皆称之为贤相。武宗嗣位,加少傅,后以年老而辞归。卒谥文正,著有《归田稿》。
谢映登,长州(今江苏省苏州市的古称和别称)人氏,瓦岗五虎将之一。因善用银枪,神射无敌,号称神射将军。他早年与王伯当一起,为陕西少华山的绿林头领。裴元庆攻打瓦岗时,谢映登飞箭救下单雄信;后得军师徐茂公将令,谢映登与王伯当一起,在山马关计赚裴府家眷,裴元庆三父子得以顺利归瓦岗。李密用江山换美人,谢映登心灰意冷,归隐山林,出家为道。
谢 丕:字以中,号汝湖。是明代著名大学士谢迁(谢阁老)的仲子。谢丕从小过继于陆氏夫人为子(谢选之妻,谢阁老的弟媳)。由于陆氏夫人抚养教之有方,谢丕从小很聪明。读书过目成诵,于明代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年)举顺天乡试第一名(解元),第二年三月,即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考取乙丑科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探花)授编修。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卒赠礼部尚书。 谢 榛: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山东省临清人,明代文学家、诗人、诗论家,为“后七子”的初期代表人物,著有《四溟集》和《四溟诗话》等。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南朝宋国著名诗人、画家、文学家,文学称“江左第一”。其诗歌创作,一反东晋笼罩诗坛的玄言诗风,开创了文学史上山水诗派。
谢惠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灵运每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本州辟主簿,不就。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官位不显,仕宦失意。为谢灵运“四友”之一。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弋阳(今属江西省)人,南宋爱国诗人。谢性格豪爽,以忠义自任,宝佑三年(1235年)中举人,翌年与文天祥同科进士。宝若五年(1257年)任建康考官,出题以贾似道政事为问,因罪贬逐。德佑元年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抗击元军,城陷,流亡建宁,以卖卜教书为生,元政府两次荐他为官,他坚辞不就。至元二十五年,被强制送往大都后绝食而死。他写了不少伤时感怀、沉痛悲凉的诗作,诗风朴素端直,有时也饶有韵致。“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他的凛然大节,使其作品不同凡响。著有易、书、诗三传行于世,并著诗文六十四卷,但大多失传,明代辑有《叠山集》五集,现存于弋阳县图书馆。著有《文章轨范》、《叠山集》等。
谢深甫(1139——1204年):南宋宰相,字子肃,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理宗皇后谢道清为其孙女。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官知青田县、大理丞、提举常平、参知政事、右丞相,封鲁国公,时有人上书乞斩朱熹以绝道学,斥为狂妄,以少傅致仕。
谢清高(1765——1821),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程乡(今梅县区)金盘堡人。因为他在中国航海史上的杰出贡献,谢清高被后来人誉为中国的马可波罗;他的《海录》也被人们与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记》相提并论。1821年,谢清高因病在家乡逝世,享年66岁。
谢声鹤,嘉庆岁贡生,福建省诏安人,历任仙游、清流县训导,工诗画。是清末台湾艺坛最有影响的画家谢颖苏(1811——1864年)的父亲。
谢颖苏(一八一一至一八六四),初字采山,二十岁后改为管樵,三十年后更字为琯樵,号书画禅、懒云山人、北溪渔隐,福建诏安北关人。诏安县是著名的"书画之乡"。祖上原居漳州,康熙年间迁居诏安。
谢琯樵 (1811 - 1864) 名颖蘇,号懒云,初字采山,后改管樵、琯樵,又号北溪渔隐,书画禅。福建诏安人。
谢浣湘(1801——1871年),女,字芸史,清代福建诏安县北关人。女诗人。幼承庭训,饱读经书。39岁设帐授徒,依靠学费维持生计,开创诏安第一所由女子主讲的私塾,是诏安历史上第一个女教师。谢浣湘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从教30年,她的学生(包括邻县、邻省负笈求教者)不少成为秀才、举人或书院、私塾教师。
谢庸(1832-1900),一作谢镛,字梅石、某石,号瑞卿。吴县(江苏苏州)人。清末金石家。
谢觉哉:原名维鋆,字焕南,笔名觉哉、飞飞、见心、马彬、敦夫等,湖南省宁化人,当代著名人物,政治家,人民司法的奠基者之一。历任内务部长、司法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在工作繁忙情况下,仍坚持为《新观察》、《中国妇女》、《北京晚报》撰稿,晚年,对青年新闻工作者的成长非常关心,经常就报刊编采业务、记者修养写文章,对年轻一代言传身教。著有《一得书》、《谢觉哉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