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国学>集部>

《世说新语·仇隙第三十六》原文/译文

来源:zhuakuai.com  作者:刘义庆  时间:2016-12-16  

  【题解】

  仇隙,指仇怨、嫌隙。本篇记述各种结怨的故事,点明结怨的起因、报仇的经过、结果等。其中一些条日反映出古人对仇怨所持的道德观念,例如古人认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父仇必报,否则不孝,第3、4则就是抽刀报父仇的事例。有一些条目记下了公报私仇的小人行径,如第1、5则。还有以个人好恶恩怨而欲置人于死地者,如第2、8则。这些内容也能反映出那个乱世的人情世态。

  一孙秀恨石崇不与绿珠

  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乃成其谶。

  译文

  孙秀既憎恨石崇不把绿珠给自己,又怨恨潘岳以前对自己的非礼。后来孙秀作了中书令,潘岳在中书省见到他,就招呼他说:"孙令,你还记得以前我们的交往吗?"孙秀说:"我一直记在心里,一天也不会忘!"潘岳于是知道孙秀的报复是不可避免的。后来逮捕石崇、欧阳坚石(欧阳建),当天也把潘岳抓起来了。石崇先被送到东市刑场,他还不知道潘岳的情况。潘岳随后到了,石崇对潘岳说:"安仁,你也落到了这步田地?"潘岳说:"这可以说是'白首同所归'呀。"潘岳在《金谷集诗》中写道:"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没想到成了他们的谶语。

  二刘玙兄弟为王恺所憎

  刘玙兄弟少时为王恺所憎,尝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阬,阬毕,垂加害矣。石崇素与玙、琨善,闻就恺宿,知当有变,便夜往诣恺,问二刘所在。恺卒迫不得讳,答云:"在后斋中眠。"石便径入,自牵出,同车而去。语曰:"少年何以轻就人宿!"

  译文

  刘玙兄弟年轻时被王恺憎恨,有一次王恺让兄弟二人在自己家住宿,想悄悄干掉他们。王恺让人挖坑,坑挖好后,就要加害他们。石崇一向和刘玙、刘琨兄弟关系不错,听说他们在王恺家留宿,知道会发生变故,就连夜来到王恺家,问王恺刘玙兄弟在哪里。王恺仓促之间没有隐瞒,回答说:"在后面的屋里睡觉。"石崇就径直去了后屋,把他们兄弟拉出来,一起坐车走了。他对他们说:"年轻人怎么能随随便便到别人家住宿!"

  三无忌复仇

  王大将军执司马愍王,夜遣世将载王于车而杀之,当时不尽知也。虽愍王家亦未之皆悉,而无忌兄弟皆稚。王胡之与无忌长甚相昵,胡之尝共游,无忌入告母,请为馔。母流涕曰:"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将。吾所以积年不告汝者,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盖以避祸耳!"无忌惊号,抽刃而出,胡之去已远。

  译文

  王大将军(王敦)抓了司马愍王(司马丞),夜里派王世将(王廙)在车里把司马愍王给杀了,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即使司马愍王的家人也不是全都知道,司马无忌兄弟年纪还小。王胡之(王廙子)和司马无忌长大后关系很好,有一次王胡之和他一起玩,无忌回家告诉母亲,让她给做饭。母亲流着眼泪说:"王敦以前肆意残害你的父亲,借王世将的手把你父亲杀了。我之所以这么多年不告诉你,是因为王家势力大,你们兄弟年纪还小,不想把这件事声张出去,是为了避祸啊!"无忌听罢大叫,拔出刀来跑了出去,此时王胡之已经走远了。

  四王修载脱险

  应镇南作荆州,王修载、谯王子无忌同至新亭与别。坐上宾甚多,不悟二人俱到。有一客道:"谯王丞致祸,非大将军意,正是平南所为耳。"无忌因夺直兵参军刀,便欲斫。修载走投水,舸上人接取,得免。

  译文

  应镇南(应詹)出任荆州刺史,王修载(王耆之)和谯王司马丞的儿子司马无忌一起到新亭为他送别。当时在座的人很多,没料到两人一块儿到了。有一个客人说:"谯王司马丞遇难,不是大将军(王敦)的意思,正是平南将军王廙干的。"无忌听了立即夺过值班参军的刀,就要砍王修载。王修载急忙逃走,跳入水中,幸亏船上的人搭救,这才得以幸免。

  五王右军素轻王蓝田

  王右军素轻蓝田。蓝田晚节论誉转重,右军尤不平。蓝田于会稽丁艰,停山阴治丧。右军代为郡,屡言出吊,连日不果。后诣门自通,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于是彼此嫌隙大构。后蓝田临扬州,右军尚在郡。初得消息,遣一参军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使人受意失旨,大为时贤所笑。蓝田密令从事数其郡诸不法,以先有隙,令自为其宜。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至终。

  译文

  王右军(王羲之)一向看不起王蓝田(王述)。王蓝田晚年声誉越来越高,王右军为此忿忿不平。王蓝田在会嵇守丧,住在山阴办理丧事。王右军代为会嵇郡守,他说了多次要去吊唁,可一天天地往后拖。后来去了王蓝田家,通报后主人已经开始哭了,王右军却没进去哭吊就走了,以此来侮辱王蓝田,于是两人之间的仇隙就更深了。后来王蓝田出任扬州刺史,王右军还在会嵇郡。刚得到这个消息,他就派一名参军到朝廷去,要求把会嵇分出去,成立越州。没想到使者领会错了他的意思,此事成了名流们的一大笑柄。王蓝田也暗地里命令下属挑剔会嵇郡的诸多不法行为,因为先前的结怨,王蓝田让他自己看着办。王右军就称病辞职,以致愤恨到死。

  六但问克终云何

  王东亭与孝伯语,后渐异。孝伯谓东亭曰:"卿便不可复测!"答曰:"王陵廷争,陈平从默,但问克终云何耳。"

  译文

  王东亭(王珣)和王孝伯(王恭)原本志趣相投,后来渐渐出现分歧。王孝伯对王东亭说:"你真让人难以琢磨!"王东亭答道:"王陵在朝廷和吕后抗争,陈平却保持沉没,只要看看事情的最后结果如何就是了。"

  七王孝伯死

  王孝伯死,县其首于大桁。司马太傅命驾出至标所,孰视首,曰:"卿何故趣欲杀我邪?"

  译文

  王孝伯被杀后,他的头颅被挂在朱雀桥上。太傅司马道子乘车来到悬挂首级的柱子前,他仔细看着王孝伯的脑袋,说道:"你为什么要急着杀我呢?"

  八庾夫人戒儿

  桓玄将篡,桓修欲因玄在修母许袭之。庾夫人云:"汝等近,过我余年。我养之,不忍见行此事。"

  译文

  桓玄要篡位,桓修想趁桓玄在他母亲庾夫人那里时杀了他。庾夫人说:"你们是亲戚,你让我好好度过晚年吧。我抚养了他,不忍心看你干这种事。"

大家都在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

古文典籍 187 阅读

《荀子》名言

《荀子》名言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

国学赏析 1754 阅读

儒家十三经之《周礼》简介

儒家十三经之《周礼》简介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

古文典籍 136 阅读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大的部分,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5篇。《汉书艺文志》载此书时作...

古文典籍 275 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原文/译文/赏析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劐,为纟希为纟谷,服之无肄。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①葛...

经部 366 阅读

《中庸》简介

《中庸》简介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

古文典籍 357 阅读

《论语》简介

《论语》简介

《论语》 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

古文典籍 203 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译文/赏析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经部 2415 阅读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

古文典籍 152 阅读

《大学》简介

《大学》简介

《大学》概述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

古文典籍 155 阅读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

古文典籍 370 阅读

楚辞内容简介

楚辞内容简介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

古文典籍 249 阅读

后赤壁赋

后赤壁赋

简介: 本文是《前赤壁赋》的姐妹篇。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具有诗情画意。孟冬赤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山水特征,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 〔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

古文典籍 140 阅读

陋室铭

陋室铭

简介: 本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古文典籍 269 阅读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

古文典籍 24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