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国学>古文典籍>

项脊轩志(2)

来源:shiwenwang.com  作者:归有光  时间:2016-10-26  

本文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旧,原来的)
 
  2.南北为一 (一,整体)
 
  3.室仅方丈 (方丈,一丈见方)
 
  4.往往而是(往往,到处)
 
  5.凡再变矣 (凡,总共;再,两次)
 
  6.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案,桌子)
 
  7.久不见若影 (若,你)
 
  8.日过午已昏 (昏,暗)
 
  9.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10.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杂,交错)
 
  11.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12.亦遂增胜 (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13.吾妻来归 (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14.始为篱,已为墙 (已,后来、不久)
 
  15.三五之夜 (三五,即农历十五)
 
  16.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竟,整)
 
  17.且何谓阁子也 (且,那么)
 
  18.余稍为修葺 (余,我)
 
  19.雨泽下注 (下注,向下流)
 
  20.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
 
  21.余自束发 (束发,表示成童)

一词多义

  1.始
 
  室始洞然 (才,方才,副词)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起初、先,副词)
 
  2.过
 
  日过午已昏 (偏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 (访,探望,动词)
 
  从轩前过(经过动词)
 
  3.置
 
  顾视无可置者 (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 (设置,动词)
 
  4.而
 
  余扃牖而居 (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但,表转折,连词)
 
  墙往往而是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地”,也可不译,连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通“尔”,你,你的,代词)
 
  5.为
 
  始为篱,已为墙 (是,扎,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 (是,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 (是,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作,介词)
 
  6.以
 
  以当南日 (用来,介词,表目的)
 
  能以足音辨人 (凭借、根据,介词)
 
  执此以朝 (用如“而”,介词)
 
  7.谓
 
  且何谓阁子也 (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 (告诉,动词)
 
  8.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 (整体,名词)
 
  先妣尝一至 (常来,副词)
 
  9.日
 
  不能得日 (阳光,名词)
 
  日过午已昏 (太阳,名词)
 
  一日,大母过余曰 (天,一昼夜,名词)
 
  10.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以前,名词)
 
  先大母婢也 (去世的,形容词)
 
  11.前
 
  前辟四窗 (名词作状语,在前方,行为方向)
 
  从轩前过 (前面,形容词)
 
  12.之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他日汝当用之 (代象笏,代词)
 
  儿之成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西
 
  东犬西吠 (向西边,副词)
 
  室西连于中闺 (……的西边,形容词)
 
  14.得
 
  不能得日 (得到,获得,动词)
 
  得不焚 (能,能够,助动词)
 
  15.已
 
  日过午已昏 (已经,副词)
 
  已为墙 (然后,副词)
 
  16.当
 
  以当南日 (挡住,动词)
 
  他日汝当用之 (应当,应该,助动词)
 
  17.然
 
  室始洞然 (……的样子,词尾)
 
  然余居于此 (然而,但是,连词)
 
  18.书
 
  借书满架 (书,书籍,名词)
 
  或凭几学书 (写字,动词)
 
  19.食
 
  小鸟时来啄食 (食物,名词)
 
  欲食乎 (吃,动词)
 
  20.大
 
  先大母婢也 (大母,指祖母)
 
  大类女郎也 (很,非常,副词)
 
  21.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 (地方,处所,名词)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的,在此指代枇杷树,特殊的指示代词)
 
  22.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由,自,介词)
 
  从余问古事 (向……学习,动词)
 
  23.自
 
  余自束发 (从,由,介词)
 
  自语曰:“……” (自己,代词)
 
  24.归
 
  吾妻来归 (女子出嫁,动词)
 
  吾妻归宁 (归,返回,动词。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
 
  25.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每逢)
 
  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常常)
 
  每字有二十余印(每个)

通假字

  1.珊珊可爱(“珊珊”通“姗姗” ,美好的样子)
 
  2.以当南日(“当”通“挡” )
 
  3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4 以手阖门(“阖”通“合”)

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乳二世 (乳,抚养)
 
  (2)客逾庖而宴 (宴,赴宴)
 
  (3)执此以朝 (朝,上朝)
 
  (4)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
 
  (5)或凭几学书 (书,写字)
 
  2.名词用作状语
 
  (1)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2)前辟四窗 (前,指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向北的)
 
  (3)又北向 (北,朝北)
 
  (4)东犬西吠 (西,朝西,行为方向,指西家)
 
  (5)室西连于中闺(西,在西面)
 
  (6)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
 
  (7)内外多置小门窗(在内外)
 
  (8)垣墙周庭(用垣墙)
 
  (9)时至轩中(不时)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许多事)
 
  4. 数词用作名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 (一,一体,整体)

句式

  1.判断句
 
  1)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2) 轩东故尝为厨
 
  用“……也”表示判断。如:
 
  3)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 妪,先大母婢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1) (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主语“余”)
 
  2) ( )借书满架 (省主语“余”)
 
  3) 吾儿,( )久不见若影 (省主语“吾”)
 
  4) 使( )不上漏 (省兼语“之”)
 
  5) 明月( )半墙 (省谓语“照”)
 
  6) 余自束发读书( )轩中 (省介词“于”)
 
  7) 垣墙( )周庭 (省介词“于”)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各句状语(下划线)放在动词、形容词(粗体)之后。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移。如:
 
  1)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2)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在这里居住)
 
  3) 室西连于中闺 (与中闺相连)
 
  4) 鸡栖于厅 (在厅里栖息)
 
  5) 其制稍异于前 (跟以前不同)
 
  4.被动句
 
  1)得不焚 意念被动句
 
  5.宾语前置
 
  令人长号不自禁

相关文章

陋室铭
人气:269
古文典籍
陋室铭
超然台记
人气:193
古文典籍
超然台记
前赤壁赋
人气:247
古文典籍
前赤壁赋
《古文观止》简介
人气:370
古文典籍
《古文观止》简介
喜雨亭记
人气:244
古文典籍
喜雨亭记
后赤壁赋
人气:140
古文典籍
后赤壁赋

大家都在看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

古文典籍 270 阅读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简介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

古文典籍 370 阅读

《荀子》名言

《荀子》名言

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天论》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国学赏析 1751 阅读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2650字。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大的部分,是一部富有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5篇。《汉书艺文志》载此书时作...

古文典籍 275 阅读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原文/译文/赏析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

经部 2415 阅读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后人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故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

古文典籍 231 阅读

《大学》简介

《大学》简介

《大学》概述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

古文典籍 155 阅读

启蒙读物千字文简介

启蒙读物千字文简介

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南朝梁武帝时期(502 549 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

古文典籍 116 阅读

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介绍

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介绍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

古文典籍 540 阅读

《礼记》简介

《礼记》简介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

古文典籍 239 阅读

《中庸》简介

《中庸》简介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

古文典籍 357 阅读

《楚辞》离骚简介

《楚辞》离骚简介

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

国学赏析 349 阅读

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

〔宋〕 苏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 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

古文典籍 193 阅读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

古文典籍 187 阅读

楚辞内容简介

楚辞内容简介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

古文典籍 249 阅读